1月10日,全球投资决策支持工具和服务供应商MSCI发布了2023年《ESG与气候趋势展望报告》,该报告阐述了全球地缘政治、宏观经济以及气候风险将如何影响2023年的ESG和气候投资。

“越来越广泛的新增ESG和气候问题将增加公司和机构投资者对金融风险的考量,ESG风险同样是一种金融风险。”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执行董事、亚太区主管王晓书在线上媒体沟通会上表示。

报告探讨了2023年32项ESG和气候投资趋势,涵盖了气候、治理、监管、生物多样性、供应链创新等七个方面。王晓书表示,在2023年所有的ESG趋势中,气候问题最为重要,这是由于推动低碳转型和净零排放成为全球各国政府的政策重点,中国“双碳”政策的落地也为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风险。


(资料图)

在目前气候目标披露标准上,MSCI指出监管要求不一致的情况仍然存在。在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欧盟委员会授权的欧洲财务报告咨询小组(EFRAG)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的三大气候披露标准草案中,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政策分析师吴哲表示由欧盟的EFRAG提出的欧洲可持续发展报告标准(ESRS)最为详细,而ISSB和SEC都没有要求企业全面披露进一步的衡量指标。

报告同时提到,监管正在将目光聚焦到ESG基金的名称、分类和ESG信息的披露要求上,例如欧盟的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SFDR)要求ESG基金提高其透明度,其他市场正在效仿欧盟的做法。

吴哲在分享会上提到,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已经提供了指导文件,规范在投资选择过程中对ESG因素的披露。欧盟和加拿大的监管机构设法对可持续基金进行分类,并因更广泛的ESG整合而要求更多的披露。美国也采取了类似的试验性措施。“如果这些提案生效,这些市场可能会有近3.6万亿美元的可持续投资,即占全球8%的资金将受到监管。”吴哲表示。

在监管层面,报告指出另一趋势就是越来越多的监管方正要求金融机构开展气候风险的压力测试。

MSCI ESG与气候研究部金融行业分析师董越在分享会上提到,2022年初,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对23家银行的压力测试结果,该测试针对火电、钢铁、水泥这三个高碳排行业,分析在引入碳付费机制的情况下,到2030年这些企业由于企业经营成本的上升传导到贷款违约率上升、进而影响到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水平。

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在重度压力下,23家银行的整体平均资本充足率下降了约14%,反映出气候风险可以切实地带来财务的负面影响。

在银行业碳减排方面,报告指出对于银行来说,贷款所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分析自身气候转型风险的基本要素,而到目前为止,银行对于贷款排放的测算和披露并不充分。

此外,MSCI指出,对金融行业中的保险公司来说,保险排放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董越提到,保险排放意味着保险公司的碳排放会有一部分来自于保险的购买者。

“如果为私家车上保险,一辆传统的燃油汽车是高碳排的,为传统燃油汽车承保的保险公司就会承担更高的保险碳排放,与之对比的是为新能源汽车去承保的保险公司,它的保险碳排放则会低很多。 ”董越在分享会上表示,MSCI在2023年会观察全球范围内的所有保险公司谁能够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核算自身承保端、保险端的保险碳排放。

在2022年,有几家大型资管公司退出了净零倡议,MSCI ESG 与气候研究部气候分析师何思瑶在回答界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不单单是金融行业,在面对能源危机和通胀攀升的压力之下,法国和德国也都削减了在新能源和光伏的投资。

“这反映的更多是短期波动和长期趋势之间的关系,在短期面临能源冲突时,化石燃料资产并不能在一夜之间被剔除,而是要长期投入来达成最终的平缓转型。虽然这几家资管公司退出了倡议,但他们仍反复强调退出后依然会持续应对气候风险,对于减排和净零的长期趋势有统一共识。”何思瑶表示。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