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镍狠狠扇了一下翅膀,单日价格翻番,从大宗商品市场到股票市场,从美国市场到中国市场,都经历了一场暴风骤雨。3月8日,伦敦交易所不得不暂停镍合约交易,并取消3月8日的镍交易,事实上,镍价失衡只是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失序的缩影。自俄乌争端以来,天然气、原油、黄金等都出现了无序上涨的现象。大宗商品价格失序,叠加高通胀,经济走势将更不确定。

镍概念失去支撑

股价连跌

随着“逼空事件”告一段落,伦镍也失去了异常暴涨的支撑力。与此同时,印尼海洋与投资统筹部长近日表示,印尼今年将在金属产能中增加39.3万吨至40万吨镍,明年将再增加50万吨的年产能。

两方面因素叠加,令伦镍此前的高价难以维系。中金也在研报中表示,由于产业承受能力有限,镍价8万美元/吨的高位或将难以长期维持。

港股市场上,镍概念股中国中冶和新疆新鑫矿业在周一各自上涨5.04%和13.1%后,已经连续4个交易日下跌,与3月7日收盘价相比,3月10日收盘价分别跌去15%和21%。另一只镍概念股金川国际,股价自3月4日以来已经六连跌,周五再跌超3%。

美股市场上,随着伦镍飙涨的缘由曝光,镍概念股也出现不同幅度下跌,不过3月10日开始小幅回弹。

南非矿产公司Sibanye Stillwater (SBSW.US)的股价3月8日大跌7.73%,3月9日续跌1.87%,3月10日微涨0.27%,报收18.45美元。Sibanye Stillwater是全球最大的镍生产商之一。

大宗商品价格失序“狂欢”

一周吸金45亿美元

作为全球经济基石的一众大宗商品,包括原油、天然气、铝等等,随着美欧制裁的不断升级,都受到剧烈冲击,走势震荡,呈现短缺冲击型暴涨。

俄乌进行第三轮谈判“未达预期”,上周,布伦特原油一度逼近140美元;欧洲大陆基准荷兰天然气期货日内涨幅曾接近80%;黄金创一年半新高,盘中突破2000美元;铝价创下历史新高;锌创2007年以来新高。

美股市场上相关ETF悉数上涨。例如,追踪标的为西德州原油指数的ProShare二倍做多彭博原油ETF,俄乌开战一个月来飙涨近48%;成分股涵盖多家重量级矿商,包括江西铜业、Vedanta及Freeport-McMoRan等的天然资源股票Global X 铜矿ETF一个月来也上涨近15%。

资金出现“追高”热情。根据彭博社数据,上周,逾45亿美元资金涌入大宗商品ETF,相当于平时一个月的资金流入;且流入规模超过了流入股票和债券ETF的资金,后两者上周的资金流入分别为38亿美元和23亿美元。

农业ETF同样在上周获得了大量资金流入,资产增加了约4.68亿美元。景顺DB农业基金(Invesco DB Agriculture Fund)3月4日流入约2.7亿美元资金,为该基金2007年推出以来的最大单日资金流入。

此外,大宗商品往往被视为一种对冲消费成本的手段,因而欧美“高烧”不退的通胀也助推了大宗商品价格的飙涨,以及资金的走向。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就指出,大宗商品通常在经济周期的后期,以及在全球动荡时期表现良好,是抵御通胀和冲突的良好对冲手段。

而对后市来说,“妖镍”事件以及大宗商品的大起大落可能只是“不确定性”一个缩影。

申银万国期货宏观分析师林新杰表示,当前欧美等国对俄罗斯的制裁主要集中在金融系统、个人、贸易等领域,并存在“螺旋式升级”的可能。他还指出,由俄乌局势引发的经济不确定性将影响主要经济体央行的收紧节奏。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