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分片区、分功能做好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文章

白沙:护好生态 鼓了口袋

“真不敢想,山林里的古茶树,也能变成‘摇钱树’!”8月17日,在位于鹦哥岭腹地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革新村里,村居旁一垄垄海南大叶茶种苗又冒出一枚枚新芽尖。村民符永进说,培育种苗的茶籽都来自村后那片葱郁的山林,林深处树龄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野生古茶树——是白沙发力推动万亩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基因宝库”。

守护绿水青山,白沙全县57.9%的土地已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境内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1%以上。面对林多地少的情况,白沙积极分片区、分功能做好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文章,既守住绿水青山,又打造金山银山。

“靠山吃山”新门路

“符海清、符丽云、符少荃都种了2万株,存活率都超90%……”作为当地大叶茶种苗产业的致富带头人,符永进这几天忙着挨家挨户地清点种苗数量,“订单数量没问题,技术指标也能满足,待过段时间海南白沙农场集团有限公司进村‘照单’收购,参与培育种苗的50多户农户可入账超100万元。”

在白沙境内鹦哥岭、霸王岭片区海拔约六七百米的雨林环带,生长着大约15万株野生大叶种茶树,其芽叶茶多酚、咖啡因及茶氨酸含量丰富,属于特异种质资源。

既要护好生态,也要富农“口袋”。去年起,白沙选中野生茶树数量最多的南开乡作为首批大叶茶种苗培育基地,由当地龙头茶企牵头,组织村民选取野生大叶茶自然掉落的茶籽进行规模化育苗,既保护了野生种源资源,也让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如今,白沙全县茶树种植面积已从2014年的4000多亩发展到1.1万亩,带动就业人数达5000人,促进人均增收约3500元,茶产业“点绿成金”成效喜人。

“靠山吃山”,除了品出一缕茶香,也干出了一份“甜蜜”产业。“通过仿野生生境,利用山林里的枯木洞隙、岩壁山洞等造巢,吸引蜜蜂进来酿蜜。”依托当地植被茂密且盛产各类花粉类植物的优势,符永进近年来带动50余户发展养蜂酿蜜产业,年产蜂蜜约2万斤。去年还按照“政府+企业+合作社”模式投建蜂蜜加工作坊,优化加工链、完善产业链,打响南开乡“雨林天香”蜂蜜品牌,有效助农增收。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