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民宿”多了不少新面孔
(资料图)
“瞧,那是我们这最大的‘客户’,总喜欢扎堆出游。”2月26日上午,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监测站副站长罗理想穿越公园的密林,来到一片湿地旁,只见水面上碧波荡漾,数百只蒙古沙鸻栖息在水边,叽叽喳喳地打闹着。
该湿地公园营建了3个生境塘,总面积近400亩,被罗理想和护鸟队员形象地称为候鸟“民宿”,眼前的2号生境塘,便是其中最大的一间“房”,占地超过150亩。
之所以称作“民宿”,是因为来到这里,候鸟们可以在休憩的同时,充分感受当地的自然风光和护鸟队“不打扰”的温情招待。如今,每年有超过5000只候鸟到这一湿地公园过冬,累计记录候鸟超过100种,3间“房”的入住率也一直居高不下。
候鸟“民宿”长啥样?为一睹“芳容”,海南日报记者沿着2号生境塘走了一圈,耳畔鸟啼声不断,最引人注目的是五六个大小不一的小岛,错落有致浮在水面上,岛上绿意盎然。
“这是蒙古沙鸻,那是红脚鹬,还有青脚鹬……”现场,该湿地公园工作人员钟其行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民宿”里的来客。包括他在内的数十名湿地公园工作人员近年来开展常态化观鸟、护鸟行动,以“店小二”的身份悉心打理这3间“民宿”。
“候鸟‘民宿’投入使用后,入住量不断刷新。”罗理想从手机中翻出每年做的鸟类监测记录,上面显示,投用两年多来,入住“民宿”的水鸟种类和数量都有明显增加——种类上,在原有鸻鹬类的基础上,也逐步引来了鸥类和鸭类,特别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脸琵鹭,这几年每年都可以看到。
数量上,水鸟“呼朋唤友”,集聚越来越多,比如白腰杓鹬和中杓鹬,住了有400多只,以前只有200只左右,数量翻了一倍。
说起“民宿”的过去,罗理想的眉头不禁轻轻皱起。在湿地公园忙了超过20年的他还记得,早年间,这里曾是一片私人承包的鱼塘、虾塘,一度鸟迹罕至。后来,儋州市政府联合海南农垦西联农场公司,垦地密切协作实施了退塘还林项目,为候鸟“民宿”腾出空间。
随后,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启动生态栖息地营造项目建设,保留红树林等生态资源,通过清理养殖塘陈年垃圾、疏通改造河道、优化调整岸坡、建设鸟类栖息小岛、增种植被树木等举措,将候鸟“民宿”装潢一新。2020年底,昔日的养殖塘变身生境塘,吸引越来越多候鸟前来“住宿”。
“当地持续退塘还林,因地制宜建好生境塘,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为鸟类营造更加宜居的地方,成为海南越冬水鸟重要栖息地。”常年关注该湿地公园的海南省鸟类记录中心主任李飞表示,期待这样的候鸟“民宿”越来越多、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