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17日召开常务会议,部署深入做好新增财政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工作,巩固经济恢复性增长基础;要求进一步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决定推进师范毕业生教师资格认定改革,促进师范毕业生从教就业。

会议要求,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

总量宽松转向结构优化

“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下阶段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工作的要求和方向。”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解读表示,从上述表述中可以更加明确,货币政策的着力点已经由总量宽松转向结构优化。

今年以来,为对冲疫情的冲击,货币政策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前7个月社会融资规模累计新增22.5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多增6.6万亿元,7月末M2同比增长10.7%,明显高于去年,总量宽松政策对保企业发挥了重要贡献。

当前,有更多企业从困难中走出,逐渐开始正常运转,且持续的总量宽松也容易引起资金空转套利,引发局部房地产市场过热风险,因此货币政策要坚持不搞大水漫灌,更加注重精准导向:

一方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MLF操作等常规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市场所需的流动性;

另一方面,特别要发挥结构性直达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对仍处于困难之中的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进行精准滴灌。这样既能更大程度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又有助于防范化解风险,为经济复苏营造安全稳健的货币政策环境。

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会议要求深化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LPR形成机制改革是我国利率市场化再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对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发生以来,7天逆回购利率下行30个BP(基点)至2.2%,MLF利率下行30个BP至2.95%,引导1年期LPR下降30个BP至3.85%,货币政策传导更加通畅,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恢复发展。

当前,正处于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向LRP转换工作的收尾阶段,将于8月31日结束。温彬说,顺利完成存量浮动利率贷款定价基准向LRP转换,是实现以LPR为贷款定价“锚”的关键一步,因此各家银行要切实按照时间安排做好相关工作,确保平稳渡过最后的转换期,为下阶段更有效地引导贷款利率继续下行做好保障。

多种方式向企业让利

会议要求“确保小微企业全年融资量增、面扩、价降”和“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

保就业、保民生,关键是要保住广大市场主体。上半年,金融全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量增方面,6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28.4%;面扩方面,6月末有授信的市场主体近3000万户,有贷款余额的超过2300万户,普惠小微贷款支持的市场主体明显增加;价降方面,上半年新发放的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为5.94%,比去年下降0.76个百分点。

温彬表示,但仍然要看到部分小微企业仍然存在较大困难,还需要进一步支持。一方面,继续加大优惠利率贷款和信贷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企业信贷需求。另一方面,继续实施好向企业让利1.5万亿元的纾困举措,其中一个是继续通过降低利率向企业让利,另一个是继续运用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让利,再就是通过减少银行收费向企业让利。

因此,本次会议特别强调了“开展银行不合理和违规收费检查”,这一要求既是通过规范银行收费行为来降低企业负担,也是对银行的合规经营形成约束。

记者 潘福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