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把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以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农人”破题,大力实施现代农民培训,打造高素质农民队伍,以“人才链”服务保障“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课堂”搬到“牛舍”

3月12日,章驮乡“养牛人”专题培训班开班,40名肉牛养殖“十头户”代表走进乡党校集中“充电”,学习政策方法、交流技术经验。本次培训涵盖政策法规、经营管理、牛舍改造、饲草青贮、疫病防治和粪污利用等方面内容,从农业农村、科协等部门选派专家人才授课。为帮助农户更直观地了解掌握养殖技术,培训把课堂从“教室”搬到“牛舍”,把牛棚变课堂,使参训学员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生产实践能力,为发展“牛”产业带好头做示范,让“养牛人”过上“牛日子”,努力建成“十头户百头组千头村万头乡”的“十百千万”肉牛养殖发展示范乡。

章驮乡“青年人才党支部”党员、肉牛养殖“十头户”刘从真参加培训后信心满满,“养牛的门道还真不少,通过培训,我不仅看到了养牛的发展前景,还掌握了技术,更有信心把牛养好了,下一步我将扩大养殖规模,发展好‘牛’产业。”

“课堂”搬到“牛舍”

临翔区把现代农民培训作为“五大培训工程”的基础,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重点产业链和乡村发展,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依托乡镇党校和“田间课堂”,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研学相结合、农民下单与部门买单相结合、市场需求与农民意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重点围绕“茶、果、糖、菜、牛”五大产业体系,科学设置课程,整合师资力量,依托“派一人、包一村、抓一业”专家人才帮扶基层助推发展行动,一批批部门骨干、专家人才“下沉一线”,在田间地头“传道授业解惑”,培训结束后向考核合格者颁发“高素质农民”证书,让他们“持证上岗”。通过政策扶持、技术辅导和结对帮带,进一步激发了乡村职业经理人和能人大户的带动作用,壮大了“土专家”“田秀才”等乡土人才队伍。

按照“区抓示范、乡抓骨干、村抓全员”的总体思路,由组织部门牵头,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人社等部门配合推动,乡镇具体负责,临翔区计划年内开展区级示范培训200人次,因业制宜举办乡级骨干培训50班次,因村制宜举办村级全员轮训200班次,确保全区6.59万农户中每户至少有1至2人熟悉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知晓国家惠农政策、善于经营管理的现代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云南网通讯员顾嘉祺阮露明丹摄影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