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建水紫陶已有上千年历史,是建水县最具地域性标签,虽几经兴衰其血脉传承从未间断。
为传承好这一孕育于建水古城的乡愁载体,擦亮“千年建水紫陶”名片,近年来,建水县委、县政府从紫陶产业主体、人才、技术、品牌建设入手,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不断延链补链强链,以协同发展、集群发展重塑建水紫陶辉煌。
日前,记者来到于去年9月底投入运营的建水紫陶抖音直播孵化基地,县紫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尚文松正在与多家陶企负责人就账号维护、直播引流、数字版权等进行交流。他介绍,去年紫陶产品线上销售突破1亿元,春节期间达到了600余万元,更重要的是过去前店后厂,以传统直销为主的个体商户已逐步接受了直播带货这一新鲜事物。“过去对于直播等网络场景互动营销的了解可谓一片空白。只能从零开始学习,从自己做起,充分了解掌握新技术,才能更好地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尚文松说。
为克服疫情给紫陶市场带来的影响,积极推动紫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建水县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涉及紫陶领域的党员干部强化大数据、新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学习,狠补互联网短板,充分了解建水紫陶的卖点、市场堵点,助力紫陶走出“深闺”,走向广阔市场。
推广扫码溯源打造紫陶“身份证”、数字3D藏品拍卖发售、新型陶瓷及新材料技术研发加快,盘点去年建水紫陶产业发展,各项成绩单亮点多多。随着建水紫陶创意园、紫陶艺术体验基地、紫陶博物馆、紫陶百工坊、碗窑古村保护等项目落地,紫陶街、蚁工坊等街区业态不断兴起,紫陶产业发展中的短板和弱项得以加强,持续呈现蓬勃生机。
从业近50年的谭知凡对于建水紫陶产业发展有着更为深切的感受。“过去根本没想到会有如今的光景,现在越来越多的本地人乃至外地人拾起了这门手艺,我们这一代的坚守值了。”谭知凡说,紫陶产业要发展,关键在人。希望建水县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同时要吐故纳新、包容并蓄,吸收外来好的经验与理念,对传统工艺、器型、装饰进行改进和创新,并保护好陶土资源,让紫陶烧制技艺可以代代传承。
在谭知凡等一批老艺人的带动下,如今建水中青年陶艺师层出不穷,国内知名书画家、艺术院校科班生等进行创业创作,本地不少粮农、菜农也逐步转变为“陶农”,紫陶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2021年,建水紫陶相关从业人员近4万人,全年产值首次突破40亿元。
为进一步做精做优传统紫陶、做大做强现代紫陶,目前建水县以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专家工作站为依托,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培育产业发展新动能;持续开展“个转企”“小升规”工作,提升招商引资成效,建立紫陶电商奖励机制,力争到2025年产值突破100亿元,把建水打造成国内外具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中国紫陶之都”。
云南网记者黄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