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系列新闻发布会之六——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助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三年攻坚突破行动新闻发布会举行。

会上枣庄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商务局局长、市投资促进局局长岳增波介绍说,2020年,市商务局认真贯彻省、市关于开发区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以考核作为发展的指挥棒和风向标,统筹疫情常态化防控和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狠抓外资外贸保量提质,开发区各项工作保证了基本面稳定。全市开发区亩均税收9.68万元/亩(开发区全部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平均税收),亩均投资强度35.98万元/亩(开发区全部工矿仓储用地面积平均投资);实际利用外资2.8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191.1亿元;高新技术企业181家,同比增长110.47%;新增硕士以上高端人才479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623件;主导产业集聚度67.63%;省“十强”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91.76%。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招商稳外贸稳外资促增长。全市开发区大力推进双招双引,以项目建设有效带动经济发展,保稳定促发展,7个开发区实现全口径税收64.0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08亿元,其中,省“十强”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8.43亿元。全力实施外资外贸倍增行动,开发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全市实际外资总额的92.57%,进出口总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72.4%,外资、外贸增幅均超过100%。根据省商务厅和省科技厅联合制定的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办法,我市开发区外资、外贸总量和增幅分值占比为4:6,且增幅超过100%即得满分。外资、外贸的高幅增长对全市的总成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助力我市取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

二是全面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省委和市委关于开发区改革的安排部署,在继续优化提升枣庄高新区、滕州经开区、枣庄经开区3个完成改革试点的同时,全面推开山亭、薛城、峄城、台儿庄4个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各开发区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和去行政化改革方向,全面推行“党工委(管委会)+”体制,推进管委会瘦身强体,实行全员聘任制,健全绩效薪酬制度,积极创新财税政策,培育开发运营市场主体,不断优化开发区布局,全面完成了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17项任务,有效实现了回归主责主业、聚焦经济发展,开发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

三是大力提升园区科技创新能力。以争创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目标,打造了浙大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化工新材料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中建材科创新技术研究院、北航机床创新研究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等一批园区重大创新平台。滕州经开区中科院化工新材料中试及产业化基地为中科院首次在全国创新实践基业、基金、基地“三基”发展模式。枣庄经开区的无机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共同体成为全省首批启动建设的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薛城经开区医疗智谷大健康产业园全生物降解水溶性常温膜生产线实现国内自主试产,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突破“卡脖子”技术。山亭经开区与中科院共建高能物理研发平台,为全省第一家面向硅基辐射探测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转化平台。鼎盛电气设备、鑫泰水处理剂、康力医疗、威智医药、中材锂膜等7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瞪羚企业。

四是精心开展综合发展水平评价。积极与市考核办对接沟通,在市考督委第一次会议上对开发区考核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细化分解各项考核指标,找准开发区发展薄弱环节,明确开发区发展方向和工作着力点。制定了对开发区的考核细则,并组织3次模拟考核,充分发挥“指挥棒”作用,推动各开发区积极提高指标总量,在全省实现争先进位。积极做好向省商务厅的沟通汇报,对标先进地区先进开发区,有针对性地实施指标提升。2020年,各开发区在全省排名均实现了进位发展,其中,滕州经开区、枣庄高新区在全省排名进入前20%,峄城经开区、台儿庄经开区进位幅度超过30位。

(袁鹏)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