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该数据显示,上月CPI同比上涨5.2%,环比上涨0.8%。

从同比涨幅看,虽然2月CPI相比1月份的5.4%有小幅下降,但依然处于5%以上的高位,连续第二个月处于“5时代”。

从构成CPI的各个分项数据看,食品价格依然是主导上月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从同比看,食品价格上涨21.9%,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7.9%,服务价格上涨0.6%。食品价格涨幅最大,是非食品价格涨幅的24倍多。

自2020年开年以来,月度食品价格同比涨幅已连续两个月运行在20%以上的高位。在食品中,2月猪肉价格同比上涨135.2%,涨幅连续两个月超过“三位数”,影响CPI上涨约3.19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司长赵茂宏对上月食品价格上涨较多的原因分析表示,从供给方面看,主要是各地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交通运输管控措施,部分地区物流不畅;人力短缺造成物资配送难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业和市场延期开工开市,一些产品生产和供给受到影响,难以及时满足市场需要。

而从需求方面看,受“居家”要求与“避险”心理等因素影响,有的居民出现囤购行为,部分地区出现抢购方便面、肉制品和速冻食品等易储食品现象,甚至波及其他食品,助推价格上涨。

而在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方面,2月数据结束了上月短暂“转正”的局面,重新回归下降态势。

据赵茂宏介绍,2月份,受季节和疫情因素影响,一些工业企业停工停产,需求减弱,全国PPI环比由上月持平转为下降0.5%,同比由上涨0.1%转为下降0.4%。

2月份,国际原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价格大幅度下降,影响国内石油及相关行业价格环比由涨转降。

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由上月上涨4.3%转为下降11.0%,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价格由上涨1.8%转为下降4.4%,下游的行业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

从同比看,上述行业价格也都有所下降,降幅在0.4%~10.7%之间,合计影响PPI下降约0.44个百分点,是PPI同比由涨转降的主要原因。

推荐内容